2002年9月27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翠湖公园正式向游客免费开放,这一昆明市区内较大的公园也成为市民和外地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到了周末,整个公园游人如织,比肩接踵,显得分外热闹。游人们或游走散心,或长椅休憩,或拍照留恋,或喝茶聊天,或扑克麻将。红嘴鸥来飞来的冬季,游人们聚集到水边,喂鸥观鸥照鸥,人鸥同欢,其乐融融。而翠湖公园中一年四季都有的一道风景,则是那些吹拉弹唱、载歌载舞的中老年人了。
这些人平时都应该是些文艺爱好者,据说还有专业人士像音乐老师、剧团演员加入。无论是中国的民族器乐,如二胡、琵琶、笛子、葫芦丝、笙……还是西洋器乐,如吉他、小提琴、电子琴、萨克斯……都被他们玩得很顺溜。三五人相聚,几件乐器一起捣鼓,一支支烩炙人口的曲子,便悠悠扬扬地飘然而出了,引得游人驻足,围拢过来。这种自发的随意的组合虽说很有些草台班子的乡野味道,但奏者得意听者沉醉,各得其所。
没事的时候,偶尔也会去翠湖听这些免费的音乐。遇到对自己味口的演奏班子,如乐器配置比较齐全又偏西洋化一些的,其奏出的音乐常会引得我听很久。有时看看四周,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听,自己还不算老夹在其中很是“显眼”,总有些不自然,但终究还是进入忘我境界听下去了。
自己从小就很喜欢音乐。还记得小时候,家里买了一台“燕舞”牌磁带录音机,一有空就打开听,常惹得父母“用之过度不懂珍惜”的责骂;喜欢的歌曲,就一遍遍反复播放,直到学会为止。初中的时候,还学会了吹口琴笛子,虽然是很初级的菜鸟水平,但总吹得激情澎湃,忘乎所以。大学时候,还学过一阵子吉他,幻想有朝一日边弹边唱吸引女生目光的浪漫。小时候是有些关于音乐的朦胧的梦想的——做一个歌者,做一个奏者,与音乐这种美妙的语言相伴。梦想终究还是梦想,人生轨迹早已偏离,但梦的痕迹依然留在心底。看着他们的演奏,总想着自己要是也能有那么一双灵巧的手,弹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多好啊。遥远的记忆变得近了,清晰了,包裹着思绪,感怀时间飞逝,白云苍狗。在音乐声中竟然有些迷离了,就这么站着听着,很久很久……
音乐本身很吸引人,但看这种现场多人演奏,又能体会到那种“琴瑟和鸣”的和谐感觉。如此美妙的音乐,一在于乐器自身的音律,二在于各种乐器的相互配合,使得音乐层次丰富,起接承转自然流畅。一种乐器主音,另外的乐器协奏,天衣无缝,一气呵成,闻者沉醉不知归路;最是主旋律之外,在间奏中冒出的那一节和弦、一个音符,打动人的心;不显突兀,不夺主音,丝丝入扣,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合适的方式出现了,似乎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人不经意间震颤了。这些人并没有经过事先的排练,现场也没有指挥,但配合得如此恰到好处,很是让人佩服,他们真算得上是“知音”了。我国文艺美学开创者之一周来祥在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在这种合奏的音乐声中,对此深有感触。听着音乐的曼妙,感受着和谐的奇妙,就这么站着听着,很久很久……
音乐需要和谐,人生亦需要和谐。生活中,追求要与自己的现有基础和能够得到的拥有相和谐,才会快乐;工作中,目标要与自己现在及潜在的能力相和谐,才会成功;爱情中,男女双方的付出、对彼此的珍惜要和谐,才会甜蜜;婚姻中,夫妻双方对情感的理解和家庭的认知要和谐,才会幸福……和谐就是美,和谐才能产生美,天地道法,万物皆然。
翠湖听音,是一种休闲娱乐,是一种岁月追忆,是一种人生感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