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字幕升起,耳朵里还是巨大音乐和声效的嗡嗡作响,有些耳鸣一般;头脑里空白一片,刚才那些华丽的特技和超炫的画面竟然没留下什么印象,影院亮起的灯光似乎把一切都闪没了。一部所谓的票房要冲6个亿(包括东南亚市场)的大片,给人的是这样的感觉,不知是电影的悲哀,还是我的悲哀。
《风云》漫画系列出版至今已十多年,由第一期至今,仍为港产漫画销量之冠,在东南亚拥有广大的风云迷群。我不是一个漫画迷,也从未看过《风云》的漫画,但由此也可推知,《风云》在故事情节上必有其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之处,否则只靠听起来很拽的武功名称和那些天马行空的招式打斗,恐怕很对读者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换言之,这是漫画“里子”与“面子”的问题,“里子”不足,“面子”再大,恐怕也只能沦为马桶边上打发无聊时间的东西,可看可不看,看完就随便乱扔了。
把漫画搬上大屏幕,让静态画面动起来,大大拓宽了艺术创作的空间,本应该可以将原著漫画的“里子”发扬光大,往更深更全更人性的方面去挖掘和延伸。但《风云Ⅱ》显然没做到这一点。故事性和演员表演这两项对电影来说最重要的“里子”,都乏善可陈。
先说故事性吧。不知是不是彭式兄弟太过于为像我之类的没看过漫画原著的观众群着想,刻意简化故事性(作为导演的彭氏兄弟也是电影的编剧之一),还是压根就不把故事放在眼里,把赌注全压在特技上,《风云Ⅱ》的剧情简单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能准确而完整地说出来:前面是风云练功共同铲除大敌绝无神,后半部是步惊云抵抗魔化的聂风。可能,一部好电影是应该情节简单,如果看完了连讲个什么都说不清,那也太失败了。但简单不应该是平淡。《风云Ⅱ》就很平淡,跟着它的剧情看下去,就象驾车行驶于一条沙漠中平坦笔直、没有任何起伏、弯道和风景的公路,没有亮眼和惊奇的东西,也没有危险或悬念让人绷起神经,结果开着开着就昏昏欲睡了。车开到目的地,惊讶地说,这就到了?就像电影完了从座位上起身,茫然地问,啊,这就结束了?一部电影的剧情没有悬念,抓不了观众的心;没有起落,打动不了观众的心。显然,《风云Ⅱ》在故事性上是不足的。
再看演员的表演。由于平淡剧情的限制,真是浪费了一帮大牌小牌的演员了。如果不是因为票房号召的需要,叫一帮电影学院的学生来表演,我想也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剧情的简单化,让演员的表演也简单化、脸谱化了。简单到什么呢?简单到只要一段长时间的让人着急的沉默、几个酷酷的POSE、若干句古龙式的对白,然后就是并不精彩的打斗。也许是为了表现孤僻乖戾的性格,电影中的步惊云经常是长时间的沉默,师傅无名相问、爱人楚楚送手帕……他那种沉默(或者应该叫冷漠?)让人恨不得替他把话说出来,真感叹导演忍心让宝贵的时间在这种沉默中流掉。确实,郭富城和郑伊健都是两个够酷的型男,随便一个POSE也能惹得女生惊声尖叫。但这是电影,不是粉丝见面会耶!结果整部电影几乎成了他们的POSE展示会,打斗的时候如此(特别有一段是二人站立不动,在意念中进行对决),文戏部分也经常见到。难怪有人戏言,看的不是电影,是郭富城和郑伊健的PPT。这部110分钟的电影,据说台词只有200来句,而且大都是“短小精悍”的对白,一句话的字数少得可以立马说出来。演员到是轻松了,不用花功夫记台词,可也失去了“台词表演”的机会。纵观整片,演员的表演没有什么亮点。但这不是演员的问题,他们做到了他们该做的了。
平淡的剧情平淡的表演,《风云Ⅱ》在“里子”上是不及格的,甚至可说是一无是处。那么它的“面子”呢?本来嘛,《风云Ⅱ》定位于特效武侠魔幻娱乐大片,对其故事和表演那么指指点点,恐怕就是本未倒置,吹毛求疵了。也许是我热衷于动作、特效、魔幻等这类以画面取胜的大片,看得多了,胃口也被吊高了。《风云Ⅱ》所标榜的卖点——特效,我的感觉是惊艳有余,惊喜不足。
一提到特效、大场面这些商业元素,放以前,我们脑海里总是充斥着好莱坞的大片,而国产片根本不值一提。但从《英雄》开始有所改观,而《功夫》则彻底颠覆了国人对国产片的特效制作水准的看法。《风云Ⅱ》的特效比《功夫》更多,更酷、更炫。无名“万剑归宗”的磅礴气势、步惊云“霸剑”的凌厉攻式、绝无神“金刚护体”的无坚不挡、聂风入魔后吸血鬼式的眼睛,都相当逼真、华丽、炫目,有质地,与电影调子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看不出电脑特技的痕迹。配上丝丝入扣、铿锵有力的声音效果,相当有震撼力和冲击力,很让人惊艳。无疑,《风云Ⅱ》又把国人对国产特效的见识与认识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遗憾的是,在惊艳之余,就基本没有什么令人惊喜的东西了。原因在于,《风云Ⅱ》的特效桥段,都似曾相识,给人一种模仿的感觉。彭氏兄弟肯定钻研了不少成功的特效片,取其精华,炖出了这锅电影经典特技的大杂烩。
电影开篇的特效,是无名运气发出“万剑归宗”对付绝无神,不可否认,这一段做得相当炫,相当有质感,但这段会让我们想起周星驰《功夫》中杀手二人组使出的骷髅兵功夫,其形不似,其意一脉。绝心领兵扫荡中原武林门派的一段,基本是《斯巴达300勇士》的翻版,阴郁的气氛、灰暗的格调、写意的风格,就连打斗中的鲜血飞溅,残臂断肢,也如出一辙,如果说有变动,那大概就是洋为中用,加入了一些中国水墨画的元素。郭富城和郑伊健意念对决一段,显然取自张艺谋的《英雄》中李连杰和甄子丹对擂一段,而且连飞溅的水花水珠也照搬过来了,囧……风云联手在皇冢中诛杀绝无神一段,台阶墙壁被撞得四散破裂,完全就是《龙虎门》中三人大战火云邪神的场面。至于聂风出关后能够冰冻对手,使其象冰块一样四分五裂,不知道是不是学习的卡梅隆《终结者Ⅱ》中机器人被氮气氮化而碎裂的经典创意。《黑客帝国》中那种慢中有快、快中有慢、时快时慢、快慢结合的表现手法,现在已经成为电影电视中一种通用的“镜头语言”,《风云Ⅱ》自然也不会放过了,这样的镜头处理在打斗中随处可见。
看完整部电影,发现这部标榜以特技取胜的电影,竟然没有什么原创性、开拓性的东西,只是把前人的东西拿过来本地化、本影(本部电影)化一下而已。不是说不能这样做,进步总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的,但要靠这个取得多么好的票房成绩,或者更进一步,在电影史上能够谋得一席之位,基本很难。所以有些评论说《风云Ⅱ》开创了国产特技大片的新时代,树立了新的标杆,恐怕是言过其实了。非原创性的东西,总会让人想起那些具有奠基式的、开创性意义的前辈,你总是在别人的影子里,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太久的记忆。人就是图个新鲜,少见而多怪,不新鲜也就不惊奇了。
对于特效,如果说有令人欣慰的地方,恐怕是技术层面的了。这部电影的特技由香港一个叫Fat Face的特技团队操刀,员工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这样一个团队制作出如此水准的特效,足以让人称道了。国产电影未来的特效,让人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说实话,《风云Ⅱ》看了前期的宣传预告,再加上对11年前《风云Ⅰ》的美好记忆,还是很期待的,不过看完之后,总觉得不是很够味很带劲。就像飙车没有达到最快的速度,飙歌没有达到最高的音符,飙舞没有达到最HI的状态。影片结尾,留下了两个悬念,一个是绝心到哪去了?一个是步惊云坠入悬崖死没死?为拍摄第三集埋下伏笔。彭氏兄弟也说票房情况理想就开工续集。但愿《风云Ⅲ》能够做到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带给人真真实实、足斤足两的惊喜。
暂无评论内容